NBA 觀眾都哪去了?
每次電視節目收視率被披露,不意外看見美式足球洗榜,總佔據榜單上90%,儼然是美國人的全民運動,本世紀在海外打出熱度的NBA,喬丹、Kobe熱潮後多年卻節節敗退,甚至在2024年決賽收視還慘輸給大聯盟棒球
一般台灣人恐怕很難體會美國人多迷美式足球,超級盃(Super Bowl)是很紅,但從這盛會的數字與研究,是讀不出美國人對於美式足球的喜愛,我們膚淺一點,用收視率(用收視戶)來看
基本上每一年都一樣,每年度統計全美最多人看的50檔、或者前100檔節目,平均超過90%是美式足球,意思是45/50檔都在打美式足球,要能突圍而出進榜的,大多是美國政壇超大事的現場連線,體壇還有其他能拼的,也頂多奧運開幕儀式,其餘球類運動全然不能比
每次我提到這觀點(提出事實),周遭朋友會訝異NBA怎麼沒在榜上,印象中籃球應該要很火才是,真相是,NBA沒什麼人看了,而且掉落的幅度,比預期的更多,各種指標球賽來比照過往都有雙位數、甚至1/4跌幅…
職業美式足球 ➤ NBA ➤ NCAA大學美式足球 ➤ 棒球 ➤ 冰球 ➤ MLS 是一般人認知,實情是,職業美式足球與NCAA 大學美式足球呈現洗榜狀態,棒球進入近年最好,而籃球則全面潰敗中
NBA收視率10年來不停下滑,甚至在2024年決賽的平均收視遠低於大聯盟棒球,也許有人會說,這跟大谷翔平有絕對關係,以棒球角度看,大谷翔平無論球技、還是商業價值,都擁有美國總統般的知名度,不僅是大聯盟,全世界的棒球都在吃「大谷效應」紅利,而且成長非常顯著,棒球在social media普及後第一次大成長。而NBA,上賽季球衣商品販售,霸榜的還是Curry與Lebron James,已經很久沒天王誕生
NBA在耶誕佳節的轉播更是慘澹,完全被NFL海放不說,開出來數據甚至是耶誕打棒球都有機會達到,要知道週末夜間棒球轉播大概都有200萬上下,這也是為什麼NETFLIX 砸錢進軍的選擇是NFL,他們豪擲1億5000萬美金,就為了讓NFL答應在耶誕節讓他們播2場例行賽,同時間轉播NBA的TNT與ESPN都面臨收視戶流失慘狀
那麼問題出在哪?
儘管NBA主席 Adam Silver 始終沒正面承認,他在面對「俠客歐尼爾」指責現在NBA難看的發言時,其實已經說明他意識到問題,但是他嘴硬,而且他還在怪別人
三分球、小球並不是觀眾拋棄NBA原因,那只是主菜的side dishes而已,而是比賽真的不好看,而且球員也沒把比賽打多好看,但他們覺得自己很厲害,NBA球員特別愛在政治局勢發表意見,但愛講的那幾人就嚴重雙標仔,簡單說,討人厭的傢伙
有時候一個大環境成為病灶,出自於有爭議的意識形態,看看NBA / ESPN / NIKE。這三家算是職業籃球命運共同體,目前他們面臨類似困境,NBA越來越沒人看,而且沒積極拿出辦法,ESPN轉播版圖橫跨美式足球、籃球、NCAA大學運動,儘管大手筆購買權利,電視頻道仍然面臨流失用戶,每年都流失快要100萬用戶...而NIKE問題在台灣比較為人熟知,躺著賺、根本不設計這件事為人詬病多年,業績滑落開始也是嘴硬不承認,幾季過去紙包不住火,果然從股海中市值蒸發速度,說明連NIKE都面臨「驕兵必敗」困境,恐怖的是這波逆風還沒要結束
衰退只是數字,失去用戶、客人最主要原因還是「無聊」 - 棒球迷都承認棒球賽變好看,因為投球計時器(Pitch clock)的施行,讓比賽節奏會更快,但如果往美式足球看,這運動活球時間極少(60分鐘只有11分鐘不是停錶),節奏也不快,廣告還特多,為什麼看的人老是這麼多、還正開拓出全球市場?
可見「時間長」只是藉口,「無聊」才是遺棄不看的主因,人類投入成本的程度決定使用者對一件事、一場球的時間耐受度,約會時看一部爛電影沒問題,僅一人成行要購票看一部可能會雷的電影那就別想...卡司大小在職業球賽的收視意願中絕對關鍵,其餘的調整都只是間接效果,也許棒球最應該改的不是加快投球節奏,是減少局數、甚至改變換局的出局數,讓比賽花更少時間,因為板球(CRICKET)就這麼更改而且大成功,總之棒球願意調整心態上很正確,而nba籃球與足球還在浪費時間
「無聊」是一個被低估的元素,因為難以量化,倘若從青少年、18歲以下的球迷數字來看,世界上多數主流球類都沒被所謂「Generation Z」接受,趨勢是,年輕人不太看球了,無論是手遊、其餘娛樂活動佔據走心思,職業運動在年輕人心中越來越接近「無聊」。「無聊」不只是不好玩,不喜歡、不認同也能被算入現代人否定拒絕時口中講的「無聊」,那麼這就包含認同不認同,多年來堅持「政治正確」(Political correctness)政策的NBA老是受人詬病的,等美國總統大選開票出來,說明多數人早恨透近年美國傳媒營造出的「虛偽」,也許NBA應該學學NFL,用條文讓球員老闆都不能沾惹表態政治,因為他們明顯talk too much。